前段时间,看到一个报道:
华为宣布大规模裁员,宁愿冒着赔偿10亿元的风险,也要在中国区裁掉近7000人,年龄大多在34岁以上。
虽然此事尚未确认,但近年常传各企业裁员消息,很多人觉得华为老总任正非对待员工太苛刻。
对此,任正非的回应是:
一个公司想要长远发展,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,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,失去危机意识;
如今发展这么快速的时代,没有狼性般的竞争容易被社会淘汰。
换句话说,裁员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员工过于“懒散、安逸,没有危机意识”。
事实上,华为支付高昂的赔偿金来做这件“得罪人”的事情,完全是为了企业本身着想。
如果华为今天不赔偿10个亿,未来就会因为这些员工的“不作为”拖累企业,损失更多个10亿元。
其实,这不是第一个开始裁员的知名企业了。
西门子因调整生产线,重大调整1万余人;甲骨文中国业务调整,裁员900余人;科大讯飞优化了30%人员;雀巢把人工配送改用仓库网络配送,裁减掉近4000人......
大公司尚且如此不稳定,不用说那些中小型公司了。
所谓安逸的工作,在这个时代,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。
你能想象吗?世上最有钱的地方——钞票印刷厂有一天都会走向倒闭。
据报道,为英国等140多个国家印制钞票的世界最大印钞厂——德拉鲁公司,日前发出了破产预告。
这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牌印钞公司曾鼎盛一时,承包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钞票,每周印刷的钞票叠加在一起的高度是珠穆朗玛峰的两倍。
可是近两年以来,公司资金周转不断出现问题,加上公司本身的技术停滞不前,导致今年损失了价值4.9亿英镑的英国新版护照的巨额订单,公司受到严重打击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——那就是支付的变革。
目前,以微信、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平台的普及,使移动支付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。人们出门几乎不需要带现金,对于钞票的需求自然是急剧下降。
不仅仅只是在中国,丹麦、俄罗斯、韩国、美国......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。
有人说,若干年后,也许我们只能在博物馆看到纸币和印钞机,并看到这样一句话:“很遗憾,它并没有做错什么,只是被时代不需要它了。”
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瞬息万变,新鲜事物在不断涌现,思维方式也在更迭换代。
滴滴出现后,出租车行业遭受严重冲击;
国民美食方便面销量持续走低,就是败给了横空出世的外卖行业。
绿箭口香糖市场占比大幅下滑,对手不是益达,而是微信。
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眼见他楼塌了。
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,时代抛弃你,从不会提前跟你打招呼,更不会对你说一声抱歉。
面对华为裁员这一事件,我们重新回过来听一下那些鼓吹“学习无用论”的人怎么说。
“现在学习根本没用,寒窗苦读16年大学毕业,结果发现,那些初中辍学,跟着父母做生意的同学,已经有房有车了。”
“研究生毕业不也就是为了考公务员吗?最后还不是那些有关系的人考上了?大学四年,混个文凭就好了,赚钱还是得拼爹。”
“就算进了华为,也免不了被裁员的命运!”
鼓吹学习无用论,是最卑鄙的谎言。
曾经有一个湖北孩子,因为小时候家里穷,他一直被同学认为“土”。城里孩子用的复读机他没见过。城里孩子吃的麦当劳,他没吃过。
他没有因此沮丧失落,刻苦学习三年之后,他以700分的高考成绩,考入武汉大学。
在灯红酒绿的省会城市,他没有迷失自己。像高中时一样,他还是将所有心思用在了学习上。
那时候武汉大学实行学分制,只要修完制定的学分,不管入学几年,都能拿到毕业证书。他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,就拿到了当时武汉大学的本科毕业证。
甚至在读书期间,参与了教材《深入DOS编程》一书的撰写。
当时很多人都对他说,你这么刻苦学习有什么用?我们毕业都包分配,弄个学位,舒舒服服地进个机关单位,喝喝茶看看报不挺好的么。
他笑笑不说话,坐回图书馆重新看书。
大三那年,他凭借自己独立撰写的杀毒软件,挣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。要知道,在当时这100万是一个公务员,一辈子都拿不到手的工资。
后来,他在一家公司工作15年之后,辞职创业。如今,在刚刚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上,他的公司赫然在目。
而这个男孩的名字,叫做雷军,小米手机的创始人。
所以,请告诉孩子,命运偏爱努力的人!读书改变命运什么时候都不过时!
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,除了努力读书,初中生和家长还需要了解什么?从今天可以定义的职场技能,到未来孩子需要应对社会持续变化、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情境,哪些能力是当下孩子们迫切需要培养的呢?
我们并不清楚自己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,但强烈的学习意愿可以促使自己向成功迈进。对学习的热爱往往来源于学生时期的培养,如果学习成为一种挑战,有趣,好玩,充满成就感,有时还包含了孩子想要迫切学习的内容,孩子的兴趣便被激发了。
学习的能力是可以教授习得的,它应该是学校课程的核心。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通过互动教学传授学习技巧,以及给学生反思和总结的机会等等。
自我认知也是核心技能之一。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谦虚,另一方面则是自信。具有明确自我意识的孩子在长大之后,可以并且愿意跟形形色色的人交流、耐心倾听并向他们学习。
有的孩子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,然而适应未来,家长必须改正孩子的这一缺点,培养他们共情的能力。比如,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换位思考、理解别人,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。能够理解他人的孩子将在未来成为强大的合作者。
交流包括口头、书面交流以及未来使用越来越多的可视通信交流。交流能力对大多数工作来说,都很重要。交流能力可以通过理解他人来巩固,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改善和增强合作能力。
在学校不可能学到所有的东西,要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,并包容他人。对比一下,无论是生长在首都或省会城市的孩子,还是从未离开过小山村的孩子,其实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优势。
这个世界并不由简单的因果关系决定,重大问题也不会黑白分明,它充满了微妙性与复杂性。研究和了解世界的本来面目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。
成功人士往往会设定目标,并将其实现。对于用人单位来说,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创造财富;对个人而言,这也意味着自我的成功与提升。
如果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缜密的思路以及开放的思想,那在他成年后,或许也不可能那么成功。未来的世界充满挑战与变革,孩子们需要以开放的思想适应随时改变的世界。
一个孩子,能否赢在起跑线上、能否充分开发自身的天赋、能否在将来变得有出息,家庭环境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。
那么,究竟什么样的家庭,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?这7种家庭,已经预定了未来成功孩子的名额!一起来看看吧。
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,让人非常愤怒。
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上了公交车,坐在座位的一位农民工见状赶紧起身让座。
本来是一件好事,没想到这个中年妇女一把将孩子揪过来,大吼一声:
“不稀罕你让座,满身细菌。”
当时气氛非常尴尬,农民工在下一站就默默下车了。
看到这一幕,除了心疼这个农民工,我更心疼那个母亲身边的孩子。
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。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,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。
她不仅用尖酸刻薄的语言侮辱农民工,还把这种错误意识灌输给她的孩子,在孩子幼小心灵中埋下了贵贱之分的种子。
父母像模子,孩子似泥巴,父母是什么样,塑造出的孩子往往就是什么样。
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《镜子》,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难以忘记:
我是一面镜子,我的面孔,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,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,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。
父母的修养,就预示着孩子以后的教养。每一个孩子的模样,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。
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美好的,他们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。要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,必须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。
父母之间即使有矛盾冲突,也应避开孩子冷静处理,以免孩子受到不良的刺激,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。
更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与对方较量的筹码或攻击对方的工具,让不懂事的孩子卷入大人的是是非非之中。
没有一种恩爱的规格,高过父母的恩爱,没有一种幸福的温度,超越家庭的和睦;
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,就是爱他的母亲。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,就是彼此恩爱!所以,爱你的孩子,从爱你的伴侣开始。因为幸福,也会遗传。
在家庭教育中,首要原则就是尊重孩子。
尊重孩子,并不是说不责罚、不批评孩子就是尊重,而是在孩子的想法与我们冲突时,要仔细想想孩子的感受和需求。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,家长都可以尽量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,尊重孩子的选择。
著名演员海清的儿子简直就是典型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海清表示“从来没有为孩子的学习苦恼过。”
能写出一手毛笔字——
海清儿子很小的时候,就能写出英语长作文,不但词汇量丰富,还涉及同龄孩子很少思考的男女平等问题。
在一档访谈节目中,海清表示她从来不逼孩子写作业。在微博中,她也发出了令许多家长羡慕嫉妒恨的一段话:做作业完全不用陪,还会安慰自己说“不要对作业有反面情绪”,成绩给力,典型全能型学霸!
谈起教育孩子的经验,海清说:她从来没把儿子当做小孩来看待,而是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理解。
在海清看来,陪孩子就是单纯的陪,孩子想做什么家长是不能过分插手的。「他不是我们后半生的延续,他是他新生命的开始。」
“诗词才女”武亦姝今年以613的高考分数考入清华大学新雅书院,惹得众多网友羡慕不已。
问起培养优秀孩子的成功经验,武亦姝的妈妈说:
“天才是不存在的。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,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,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。
它的因,在家庭。它的根,在父母。”
回忆武亦姝的童年:
从武亦姝进幼儿园后,她的父母便放下手机,开始啃《二十四史》和《山海经》,还带着小亦姝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节,改编故事结局。
从幼儿园到读高中,武亦姝从未远离过诗词。家里最常玩的游戏便是“诗词接龙”。
有了多年的积累,这才让武亦姝成了一名副其实的诗词才女。
董卿说:“要想你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。”
父母,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,要想孩子爱学习,父母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家庭。
在闲暇时间,父母能够放下手机,关上电脑电视,拿起书本,拿起报纸,多阅读,或者学习一门技能。在这样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,学习就会成为孩子的习惯。
调查显示,90%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会产生焦虑情绪:更令人担心的是,父母无法控制情绪,很有可能会毁了孩子。
如果家长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,让孩子成长在一个正面、积极的环境中,那么,这个孩子一定是一个会管理情绪的人,人际关系也不会差。
当孩子面对问题时,他会理智思考,而不是感情用事。
请相信,如果你给孩子带来的是忧郁和悲观,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于忧郁和悲观;
如果你为孩子献上欢乐与喜悦,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、喜悦。
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的成长事例:
小时候因为父亲经常出差,女孩和妈妈一起生活,妈妈的性格十分强势,管教也很严格,不容许孩子放错,更不容许顶嘴。
一次,女孩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,回家告诉妈妈,妈妈不但不找学校反应,反而将女儿大骂一顿:“你是猪啊,在学校不好好学习,和别人打什么架啊!”
那次,女孩哭得很惨,从此在外面被人欺负了,从不敢告诉妈妈。
对女孩来说,语言暴力算是家常便饭,每天如此,原因无非是不好好吃饭、不好好练琴之类的小事情。
“你怎么这么笨!”
“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女儿!”
“你猪脑子啊,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能弄错!”
…
每一句话都像一支箭,使劲往心里戳,导致女孩小小年纪就天天有自杀的欲望,还曾自制一瓶毒药,想在忍无可忍难以支撑的时候,在深夜拿菜刀杀了母亲,然后服毒自杀。
幸好爸爸及时发现,密切关注,才让女孩放弃轻生求死的欲望。
这样的故事让人不寒而栗,要不是发现得及时,很可能又是一个惨不忍睹的家庭悲剧。
在很多父母的意识里,远远没有意识到语言暴力本身有多大的危害,想着只要出于好意,孩子总能领会。所谓“打是亲、骂是爱”是他们最好的挡箭牌。
可对孩子而言,这样的语言暴力简直就是摧残,而且是毁灭级的摧残。
善待自己的亲人就是善待你自己,说到底,好好说话,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。
在《家庭教育》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;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;不放肆叫做规矩,不活泼叫做呆板。”
立家规,首先是责任使然,家长有这个意识纠正孩子的坏习惯,孩子有这个意识让家庭因为好习惯而变得更好。
家规不单单是针对孩子,而是针对家庭的每个成员,父母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,给孩子做出榜样,从小立好的家规。
对孩子来说,这些规矩就会成为习惯,而不是束缚。
孩子是复印件,父母是原件,家庭是复印机。
父母的一举一动,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;家庭的环境,会最终反映在孩子未来漫长的人生路中。
培育优秀的孩子,光从孩子身上下功夫是不够的。
父母改变观念,做孩子的榜样,乐于同孩子一起成长,给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环境,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灵丹妙药。
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高中生学习、吴晓波频道、中国青年报、宁波一聪等,由初中生学习(ID:czsxuexige)编辑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!
推荐阅读:iphone7和iphone8的区别